產(chǎn)地分布: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海南、廣東、臺(tái)灣、福建、廣西和云南南部。
國外分布:亞洲東南部、非洲、大洋洲、印度、克什米爾地區(qū)、巴基斯坦、中南半島、波利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北部均有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葦狀草本。根狀莖粗而短,節(jié)間較短,長1--2厘米,直徑1—1.2厘米;節(jié)具多數(shù)粗約4毫米之不定根。稈高大直立,粗壯不具分枝,莖高4—6米,直徑1.5—2.5厘米,約具35節(jié),中下部節(jié)間可長達(dá)35厘米。葉鞘通常平滑,具橫脈;葉舌長約1毫米;葉片扁平寬廣,長達(dá)50厘米,下面與邊緣粗糙,頂端長漸尖成絲形,基部與鞘等寬,不易脫離。圓錐花序大型,具稠密分枝與小穗,長30—50厘米,寬10—20厘米;主軸直立,長約25厘米,分枝多數(shù)輪生于主軸各節(jié),基部分枝長10—30厘米,斜升或開展,下部裸露;穗頸無毛;小穗柄長5毫米,無毛;小穗長8—10(11)毫米,含4—6小花;穎窄橢圓形,具1—3脈,頂端漸尖,第一穎長約3毫米,第二穎長約5毫米,第一外稃長6—9毫米,不孕;第二外稃長約8毫米,向上漸小,上部漸尖呈芒狀;基盤細(xì)長,稍彎,疏生長約5毫米較短的絲狀柔毛,毛長為其稃體的1/2-2/3。染色體2n=24(Olorode1975,Kalia1978),36(Renanathan1950),38(Larsen1936b),48(Tateokal955)。花果期8—12月。
生長習(xí)性:
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江河湖岸與溪旁濕地。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