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云南。
形態(tài)特征:
植株的營養(yǎng)體部分未見。花枝的節(jié)間長5—9厘米,直徑1.5—2.5毫米,無毛,亦無縱向細(xì)肋,實心;枝環(huán)腫脹,節(jié)內(nèi)長2--3毫米。具花小枝僅剩有1葉(但尚留有7或8片葉鞘);此葉鞘長1.1—3厘米,紫色或紫褐色,初時上部具灰白色小硬毛,后變無毛而粗糙,縱向脈紋明顯,上部縱脊顯著;葉耳不存在或微小,鞘口兩肩各具7—9條長1—5毫米微彎曲黃褐色之毛;葉舌截形,紫色,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1—2毫米,背下面初時被灰白色或灰黃色小硬毛;葉片狹披針形,長2.5—6厘米,寬3—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上表面綠色,無毛,下表面淡綠色或粉綠色,基部初時具灰白色小硬毛,以后毛脫落,次脈2對,小橫脈不明顯,葉緣一側(cè)具小鋸齒而機糙,另一側(cè)平滑??偁罨ㄐ蜉^開展,頂生于具葉小枝上,共含3—6枚小穗,從略擴大呈佛焰苞的葉鞘開口之一側(cè)伸出,常稍偏向于一側(cè),花序下部的第一個分枝之墓部常托以1片苞片.后者灰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膜質(zhì),長約1毫米,花序軸無毛;小穗柄細(xì)長,無毛或近頂端有時具灰黃色稀疏硬毛,柄微扁,略彎曲,長2—8(10)毫米,腋間無小瘤狀腺體;小穗含3--5朵小花,長1.8—3厘米,紫色;小穗軸節(jié)間長3—4毫米,扁平,先端膨大,向上部具灰黃色硬毛,邊緣具纖毛;穎紙質(zhì),無毛,小橫脈不發(fā)達(dá),第一穎長三角形,先端芒狀,長4—6毫米,寬約2毫米,具3-5脈,第二穎三角形,先端呈芒狀,長6--7毫米,寬約2.5毫米,具5—7脈;外稃長三角形,紙質(zhì),長7-10毫米,寬2-3毫米,先端亦呈芒狀,具7—9脈,近邊緣處生有小硬毛,邊緣具纖毛;內(nèi)稃長6—8.5毫米。先端具2鈍齒,脊上生稀疏小硬毛,脊間粗糙,脊外至邊緣各具2或3脈,無毛;鱗被膜質(zhì),下部具縱向脈紋,邊緣生纖毛,前方2片為半卵圓形,后方1片為披針形;花藥黃包,長4—4.5毫米,無毛;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1毫米,花柱1,較短,柱頭3,白色,羽毛狀。果實未見。
生長習(xí)性: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