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華南特產(chǎn),分布湖南南部、福建(廈門)、廣東、廣西。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宜山。
形態(tài)特征:
籜鞘堅硬,鮮時綠黃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細短毛;籜落后籜環(huán)上有一圈較寬的木栓質環(huán);籜耳長而狹窄;籜葉反轉,卵狀披針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葉4—8枚,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0cm,寬2cm,質地較薄,背面無毛或疏生微毛。 花枝極細長,無葉,通常每節(jié)僅生1或2枚假小穗,后者寬卵形,長可達2厘米,無毛,先端漸尖,含4或5朵小花,后者形腫脹,最下方之1或2朵小花較大,上部的1或2朵則退化;具芽苞片1或2;穎1或2片;小穗軸節(jié)間無毛,甚短,但向上則逐漸較長,質柔,中空;外稃寬卵形,長9-12毫米,先端鈍但具細尖頭,背面無毛,邊緣被纖毛;內(nèi)稃與外稃近等長,先端鈍或截平,縱脈不明顯,脊上無毛,邊緣被纖毛;鱗被3,近相等,背部具粗硬小毛,頂端生纖毛;花藥頂端具短細的芒狀尖頭;子房先端被粗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3或2,呈疏稀羽毛狀。未成熟的果實的果皮在上部變硬,干后呈三角形,成熟穎果呈卵形,長8-9毫米,深棕色,腹面有溝槽。
生長習性:
和一般竹子差不多。具有生長快,成林快、伐期短、適性強、繁殖易等特點。其垂直分布達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緩坡地、平地、山腳和河溪兩岸生長為佳,無論在酸性土或石灰質土壤上均生長正常,其分布區(qū)年均溫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