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四川(峨邊)、貴州(印江,梵凈山)。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30~4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8~10毫米,頂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堅膜質(zhì),平直,褐棕色并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長8~10厘米,基部粗2.5~3毫米,下部栗棕色,向上禾稈色,疏被與根狀莖上的同樣而較小的鱗片;葉片倒披針形,長30~35厘米,中部以上寬7~9厘米,向基部漸狹,先端漸尖,二回深羽裂;羽片16~18對,近互生,間隔1~1. 5厘米,平展,無柄,狹披針形,中部的長4~4.5厘米,其中部寬1~1. 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羽裂幾達羽軸,下部幾對羽片明顯漸次縮短但不斜向下;裂片7~9對,間隔約1毫米,平展,橢圓形,長4~6毫米,基部寬約3毫米,圓鈍頭,基部下側(cè)稍下延,兩側(cè)邊有淺圓齒,葉緣干后略反卷。葉脈羽狀,小脈4~5對,二叉,斜向上,上面不明顯,連同主脈上面疏被有關節(jié)的灰白色長毛,下面疏被貼生的細毛或近光滑。葉草質(zhì),干后暗綠色;葉軸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并密被有關節(jié)的灰黃色毛,下面疏被與葉柄的同樣而較小的鱗片;羽軸淡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并密被有關節(jié)的灰白色毛,下面被很多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的貼生鱗片。孢子囊群大,圓形,每小羽片有2~4對,生于上側(cè)小脈的近頂部,位于葉緣與主脈中間,成熟時常彼此連接;囊群蓋膜質(zhì),紅棕色,全緣,宿存而略卷皺。
生長習性:
生山地箭竹林及冷杉林下,海拔2600~2900米。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