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特產(chǎn)云南西北部(貢山)。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1~1.2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壯,粗2~2.5厘米,頂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6~8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厚膜質(zhì),褐棕色并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長35~45厘米,基部粗5~7毫米,栗棕色并有光澤,上面有淺溝,與葉軸均疏被鱗片,鱗片二形:一為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厚膜質(zhì),平直,黑褐色而略有光澤,另一為泡狀或基部為泡狀,薄膜質(zhì),淡棕色;葉片橢圓形,長70~90厘米,中部寬25~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近三回羽裂;羽片25~30對,下部幾對近對生而不縮短,向上的互生,平展,柄極短,彼此接近,闊披針形,中部的長約15厘米,其中部寬3.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對稱并為截形,羽狀;小羽片18~20對,平展,無柄,彼此密接,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6~8毫米,圓鈍頭并有淺鈍齒,基部與羽軸略合生,其下側(cè)略下延,深羽裂達1/2,下部幾對羽片的基部下側(cè)小羽片明顯縮短;裂片4~6對,斜向上,斜三角形,鈍頭,有一二淺鈍齒或近全緣。裂片的葉脈羽狀,小脈2~3對,單一,斜向上,上面不明顯并偶被有關(guān)節(jié)的淡棕色長毛,下面明顯并疏被金黃色的短腺體;小羽片的主脈上面疏被有關(guān)節(jié)的棕色毛,下面疏被淡棕色的泡狀鱗片。葉堅草質(zhì),干后褐棕色;葉軸栗棕色并稍有光澤,向頂部漸變?yōu)楹潭捝旅姹击[片,上面有淺溝并密被有關(guān)節(jié)的棕色毛;羽軸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并密被有關(guān)節(jié)的棕色毛,下面密被淡棕色的泡狀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小羽片有4~7對,每裂片有1枚,接近裂片的缺刻,生于上側(cè)小脈近頂部;囊群蓋圓形,近全緣,膜質(zhì),淡棕色,脫落。
生長習(xí)性:
生雜木林下溝邊,常見,海拔1700-2300米。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