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臺灣、廣東、海南。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攀緣植物,長2-15米。莖圓柱形,直徑5-8毫米,下部常粗壯,多少木質(zhì)化,上部木質(zhì)或近半木質(zhì),分枝,具緊密包裹的葉鞘。葉披針形,二列,長7-25厘米,寬0.5-2厘米,無毛;葉片扁平,基部圓形,頂端漸狹成一扁平、盤卷的卷須,常以此攀緣于其他植物上,表面深綠色,有光澤,平行脈多數(shù),細密,在背面明顯,堅紙質(zhì),葉片與葉鞘相連處窄縮而成一背部平扁的極短葉柄;葉鞘圓筒形,長2-7厘米,在葉柄的兩側具微隆起的圓形耳狀物。圓錐花序直立,頂生,長10-25厘米,有不整齊的多級分枝;花較小,兩性,密集,無梗,有氣味;苞片小,鱗片狀,卵形,長約1.5毫米;花被片白色,薄膜質(zhì),背面中央有一隆起的脈,外輪3枚寬卵形,長2-2.5毫米,寬1.2-1.5毫米;內(nèi)輪3(偶2)枚卵狀長圓形,長2.2-3毫米,寬0.9-1.1毫米,頂端圓鈍;雄蕊6枚,伸出于花被外;花絲絲狀,長4-5毫米;花藥長卵形,長約1毫米,黃色,藥隔黑褐色;子房狹窄成三棱形,長1.5-2.2毫米;花柱甚短;柱頭3枚,長約2毫米。核果球形,直徑4-6毫米,幼時綠色,光亮,成熟時帶黃紅色,內(nèi)含1顆種子?;ㄆ?-7月,果期9-11月。
生長習性:
生于沿海地區(qū)海拔40-450米的溝邊、河邊疏林至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區(qū)。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