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廣東、廣西等省區(qū);模式標(biāo)本采自廣東羅浮山。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稈直立,高30—100厘米,無毛或節(jié)具微毛。葉鞘無毛,均長于節(jié)間,鞘頸被髭毛;葉舌膜質(zhì),長約0.5毫米,邊緣具微小纖毛;葉片線形,扁平,長25—50厘米,寬4—10毫米,上面被疣基長柔毛(毛老時脫落)。圓錐花序稀疏開展,長達18厘米,基部者簇生,接近頂端者孿生或單生;小穗狹披針形,長4.5-5.5毫米,寬約0.8毫米,基部具1圈短毛:兩穎等長或第一穎稍長,先端漸尖,脈上稍粗糙,無芒或第一穎具芒尖:外稃幾等長或稍短于穎,先端漸尖,無芒,光滑,基部呈柄狀,具3脈;內(nèi)稃較短于外稃,近基部邊緣具耳,耳以上至頂具軟柔毛;花藥長約2.2毫米。穎果紡錘形,一面扁平,一面微凸,長約2.5毫米。花果期9—10月。
生長習(xí)性:
生于海拔300—500米的丘陵山地潮濕處。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