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黑龍江、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區(qū)。分布于全歐洲,北部非洲和西亞,美洲偶見。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粗約2.5毫米,分枝,光滑,紅色或淡紅色或淡黃色,纏繞,無葉?;ㄐ蚯驙?,徑約1.5厘米,無梗或有短梗;苞片橢圓形,頂端尖;花淡紅色,有梗;花萼碗狀,基部肥厚,4或5裂,裂片廣卵形,頂端尖;花冠壺形,超過花萼,4或5裂,裂片卵形,頂端微鈍;鱗片5,上部流蘇狀或細(xì)齒狀,小,通常不超過花冠筒中的中部;雄蕊著生花冠中上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子房2室,花柱2,叉分,柱頭棒狀,花柱和柱頭少許短于或等于子房。蒴果球形,成熟時(shí)稍扁,被花冠全部包住,通常有4粒種子;種子近圓形或圓狀卵形,長約1毫米,淡褐色,表面粗糙。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習(xí)性: 寄生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坡、河旁林下、灌木叢中的灌木和多年草本植物。寄生植物有麻、巖黃薯和薔薇等。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