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四川、云南、西藏,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縣。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微粗,深褐色。數(shù)莖綠色,基部有殘留葉鞘,高38—48厘米,上部有時有一、二側(cè)枝,有細縱條紋?;咳~細長,線形,長8—18厘米,寬2.5—4毫米,頂端漸尖,無葉柄,不收縮,抱莖,表面鮮綠色,背面有時帶紫色,基部紫色,5脈;莖中部葉卵狀披針形,下半部擴大,至基部略收縮,抱莖,頂端漸尖,往往呈長尾狀,長8—11厘米,寬5—10毫米,15—21脈,邊緣白膜質(zhì),莖頂部葉較短,狹卵形,頂端漸尖或有短尾尖,13—21脈,3—5脈直達頂端。傘形花序單生于枝頂,總苞片1—2,早落,不等大,卵形或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3——10毫米,3——13脈;傘輻3——7,較粗,長1.5——5厘米,結(jié)果后可延長至5厘米以上;小傘形花序美麗,直徑1.2—1.8厘米,小總苞片7—9,二輪排列,卵形或廣卵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超出花1倍以上,頂端鈍圓有小尖頭,基部略相連,表面綠色,背面多帶粉紫藍色,5—7脈;小傘形花序有花16—30,花柄長1.5—2毫米;花瓣背面紫色,邊緣鮮黃,腹面紫或黃色,內(nèi)卷,舌片梯形,中肋凸出,背部特顯,深紫色;花柱基碟形,寬過子房,深紫色,很顯著;柱頭短而粗,直立,子房偶有由3心皮組成的。果實成熟時棕紅色,短圓柱形,長2—2.5毫米,直徑1.5毫米,棱條色淡,略成翼狀,每棱槽中油管3,合生面油管4?;ㄆ?—9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生長于海拔3000—4320米的山頂或高山草地、山坡草叢中。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