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中甸、貢山獨(dú)龍江上游,四川西北部(黑水)、西藏東部、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分布也有。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莖單1或極少分枝,上升至直立,高20—35厘米,上部幾無葉,先端具2小苞片,卵狀三角形,疏被白色剛毛,莖下部有多數(shù)不育枝,密被白色剛毛,基部有對生或稀疏互生的葉。葉片寬卵形至狹卵形,長寬均為0.5—1.4厘米,近全緣,葉面密被貼生白色剛毛,背面疏被且主要沿脈上被貼生白色剛毛,具短柄。花單生莖頂花萼半下位,萼筒半球形,無毛,或疏被白色小剛毛,基部明顯具10脈;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10毫米,寬3毫米,鈍,全緣,兩面及邊緣密被白色小剛毛或至基部變無毛,裂片間彎缺寬鈍張開;花冠闊鐘狀,藍(lán)灰色,內(nèi)面向基部具紫色斑點(diǎn),長2—2.5厘米,寬2.5—3厘米,分裂至1/4—1/3,裂片長圓狀三角形,裂片外面先端及脈上被小剛毛;雄蕊花絲基部擴(kuò)大,長約5毫米,無毛,花藥長約4.5毫米,無毛;花柱無毛,柱頭寬三角形?;ㄆ?—9月。
生長習(xí)性:
生于海拔2300—3500米草坡或林緣草地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