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國內(nèi)分布:新疆
國外分布:蘇聯(lián)烏拉爾經(jīng)西伯利亞至阿爾泰山,阿拉套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草質(zhì),老時(shí)僅基部稍稍木質(zhì)化,干時(shí)不變黑色。根多分枝,老時(shí)木質(zhì)化。莖多在基部多條井出,高可達(dá)40厘米,上部決不分枝,下部圓筒形,上部多少方形,中空,有4條成行的毛。葉基出者早枯,柄長達(dá)15毫米,莖生者有短柄,葉片狹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達(dá)5厘米,寬達(dá)18毫米,羽狀全裂,軸有狹翅,羽片約7-12對,長者達(dá)10毫米,寬2毫米,中后部者最長,漸向葉端則漸短,自身亦為羽狀半裂,或有缺刻狀鋸齒?;ㄐ蛩霠睿ㄝ喅J柽h(yuǎn),尤以下方者為然,下部苞片葉狀,羽狀全裂,但瞬即變?yōu)楠M卵形而全緣,緣有白色長毛;花有短梗,梗有從萼上延下的膜質(zhì)之翅;萼大,長達(dá)10毫米,主脈5條次脈5條均緣色而明顯,其余部分膜質(zhì),前方不裂,齒5枚,長僅2毫米,后方1枚較短很多,三角形全緣,其余4 枚約略相等,有不顯著之齒,邊緣與管部均有白色長毛;花冠黃色,管部很長,達(dá)12-14毫米,在近端處強(qiáng)烈向前弓曲,下唇約與盔等長而顯短于管,裂片側(cè)方者大于中間者,多少橢圓形,中裂圓形,兩側(cè)迭置于側(cè)片之下,基間的缺刻的缺刻不能看到,盔以管的弓曲而指向前上方,伸直,額圓而端尖,略作小喙?fàn)?;雄蕊花絲著生于管的近基處,兩對均無毛;花柱稍稍伸出于盔端。 麥克齊莫維奇把這一種分為兩個(gè)變種,一種他稱為αaltaica,是同Bieb0rstein的原指的植物一樣的,現(xiàn)在稱為Subsp. abrotanifolia,我國新疆有之。不過我們從南疆吐魯番得來的標(biāo)本,其盔部雖與麥?zhǔn)蠄D中的左上方的一花(即他的α altaica)相同,而其下唇卻很短而似他的圖中的右下方一花,可見這一種花部也是有變化的。他的圖中右下方一花,即他所稱為βmongolica的,為蒙古人民共和國所產(chǎn),我國未見昆載。
生長習(xí)性: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