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國內(nèi)分布:甘肅西南部、青海、四川西部,西至西藏昌都專區(qū)東部
形態(tài)特征:
一年或兩年生草本,干時不變黑,體多毛,高可達40厘米以上。根垂直向下,不變粗,或在極偶然的情況下多少變粗而肉質(zhì),有時有紡錘形分枝,有少數(shù)橫展側(cè)根。莖常多條自基部發(fā)出,中空,多少方形,草質(zhì),徑達3.5毫米,有4條成行之毛。葉基出者常長久宿存,有長柄達25毫米,有密毛,莖葉柄較短,4枚較生,葉片長圓形,銳頭,長達3厘米,寬14毫米,偶有卵形而寬達20毫米以上者,羽狀全裂,裂片約10對,披針形,長者達14厘米,羽狀深裂,小裂片具少數(shù)鋸齒,齒常有胼胝而反卷。
花序長者達25厘米或更多,花輪極多而均疏距,多者達20余輪,僅頂端者較密;苞片下部者葉狀,余者亞掌狀3裂而有鋸齒;萼下有短梗,膨大而為亞球形,前方不裂,膜質(zhì),主脈明顯,有5齒,齒不等,三角形而有鋸齒;花冠長約15毫米,其管在基部以上向前膝曲,再由于花梗與萼的向前傾彎,故全部花冠幾置于地平的位置上,其長為萼的兩倍,向上漸擴大,至下唇的水平上寬達3-4毫米,下唇長于盔,裂片圓形,中裂較小,基部狹縮,其兩側(cè)與側(cè)裂所組成之缺刻清晰可見,盔長約6毫米,多少鐮狀弓曲,基部僅稍寬于其他部分,中下部有一最狹部分,額高凸,常有具波狀齒的雞冠狀凸起,端的下緣尖銳但無凸出的小尖;花絲1對有毛;柱頭略伸出。蒴果斜卵形,略自萼中伸出,長銳尖頭?;ㄆ?-8月。
生長習性:
生于海拔1,825-4,000米草坡和有石礫處,而田埂旁尤多。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