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海拔300—2350米的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或灌叢下、草叢中或溝邊。模式標本采自云南(祿勸)。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25—55厘米。假鱗莖扁斜卵形,較大,上面具荸薺似的環(huán)帶,富粘性。莖較粗壯,常具4枚葉。葉長圓狀披針形,長8—3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收狹成鞘并抱莖。花序具3—8朵花,通常不分枝或極罕分枝;花序軸或多或少呈“之”字狀折曲;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8—2厘米,先端急尖,開花時凋落;花中等大,黃色或萼片和花瓣外側(cè)黃綠色,內(nèi)面黃白色,罕近白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長,長圓形,長18—23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或稍尖,背面常具細紫點;唇瓣橢圓形,白色或淡黃色,長15—20毫米,寬8—12毫米,在中部以上3裂;側(cè)裂片直立,斜的長圓形,圍抱蕊柱,先端鈍,幾不伸至中裂片旁;中裂片近正方形,邊緣微波狀,先端微凹;唇盤上面具5條縱脊狀褶片;褶片僅在中裂片上面為波狀;蕊柱長15—18毫米,柱狀,具狹翅,稍弓曲?;ㄆ?—7月。
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海拔300—2350米的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或灌叢下、草叢中或溝邊。模式標本采自云南(祿勸)。
生長習性: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