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國內(nèi)分布: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
國外分布:日本、菲律賓、夏威夷群島、斐濟群島、馬來西亞、老撾、越南、印度北部、錫金、尼泊爾
形態(tài)特征:
葉簇生;柄長70-90厘米,堅硬,粗健,基部粗6-10毫米,暗褐色,向上為禾稈色,稍有光澤,無毛;葉片闊三角形,長60-120厘米或更長,下部寬40-90厘米,二回深羽裂;頂生羽片長圓狀闊披針形,長20-30厘米或更長,下部寬7-12厘米,向上漸狹,先端漸尖并為尾狀,篦齒狀深羽裂幾達羽軸,裂片20-25對,互生,幾平展,鐮刀狀長披針形,長3.5-8(10)厘米,寬6-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稍擴大,下側(cè)下延,頂部不育葉緣有淺鋸齒;側(cè)生羽片5-10對,互生或近對生,下部的相距10-15厘米,有短柄,開展,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頂生羽片相同,基部一對最大,長40厘米以上,有時基部下側(cè)分叉,上部的羽片較小,無柄。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無毛,上面有淺縱溝,溝兩旁具粗刺。側(cè)脈僅下面可見,稀疏,斜展,通常二叉。葉干后草質(zhì),通常暗綠色,無毛,偶有在羽片下面的下部有稀疏的短柔毛;葉軸禾稈色,上面有縱溝。
生長習(xí)性:
生溪邊疏林下或灌叢中,海拔600-2700米。
繁殖培育: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