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學(xué)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在安徽地區(qū)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chǎn)于中國,分布于長江南北的廣泛地區(qū),為楝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種子可以繁殖。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yōu)選樹種。古代稱香椿為椿,稱臭椿為樗。中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營養(yǎng)豐富,并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
喬木;樹皮粗糙,深褐色,片狀脫落。葉具長柄,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30-50厘米或更長;小葉16-20,對生或互生,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9-1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側(cè)圓形,另一側(cè)楔形,不對稱,邊全緣或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均無毛,無斑點,背面常呈粉綠色,側(cè)脈每邊18-24條,平展,與中脈幾成直角開出,背面略凸起;小葉柄長5-10毫米。
圓錐花序與葉等長或更長,被稀疏的銹色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聚傘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長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長4-5毫米,寬2-3毫米,無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盤無毛,近念珠狀;子房圓錐形,有5條細溝紋,無毛,每室有胚珠8顆,花柱比子房長,柱頭盤狀。
蒴果狹橢圓形,長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蒼白色的皮孔,果瓣?。环N子基部通常鈍,上端有膜質(zhì)的長翅,下端無翅?;ㄆ?-8月,果期10-12月。
(1)種子處理:將當年采收的香椿種子去翅,清除雜質(zhì)后,用55攝氏度溫水浸泡12小時后撈出,清洗,瀝去表面水分后,置22攝氏度—24攝氏度恒溫下催芽,當種子芽長到1—2毫米時即可播種。
(2)播種:在潔凈的育苗盤底層鋪放一層白紙,白紙上平攤一層厚約2.5厘米的珍珠巖,然后將已催芽的種子均勻撒擺在基質(zhì)上,其上再覆蓋一層1.5厘米厚的珍珠巖,之后立即噴水。
(3)管理:播后5天左右種芽即可伸出基質(zhì)層,10天左右下胚軸可達8—10厘米,此時應(yīng)注意定時噴霧,以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2周左右,當種芽下胚軸長到10厘米以上,子葉完全展開,單株重量在0.1—0.12g時即可采收,采收時可將種芽連根從基質(zhì)中拔出。
它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zhì),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fā)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
香椿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良藥。
香椿的揮發(fā)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
1、陰虛、燥熱的患者不可食用香椿
中醫(yī)認為,香椿多走肝經(jīng),可以助陽,所以一般陽虛的人吃香椿是有好處的。但是相對的,如果過于嚴厲對待某人人吃了香椿后容易加重肝火,尤其是像糖尿病患者這樣屬于陰虛、燥熱的患者,吃了對病情的恢復(fù)沒有好處。
2、有眼部并發(fā)癥的患者
更應(yīng)少吃香椿,否則會對眼部疾病的治療產(chǎn)生不利影響。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fā)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
據(jù)《隨居飲食譜》:"多食壅氣動風,有宿疾者勿食"以及孟冼"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的記載,有"宿疾"(患有慢性病)的人,體質(zhì)虛弱的人,患病初愈的人,懷有身孕的婦女最好不要食用。
3、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食用香椿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就過高,食用香椿會對身體不利的影響。懷孕的女性更不能食用,肚子里的寶寶最重要,稍微有一點危害都不可以食用。不要為了自己想吃香椿就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