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怎么吃
如果是新鮮的可以涼拌吃,加鹽、醋、味精和香油,依個人口味烹調(diào)。其實洗干凈直接吃就可以。或者泡茶喝,泡茶放點白糖去火效果不錯。如果是干的,可以泡茶,或者用料理機打碎加雞蛋炒著吃。
病情分析:荊芥是辛溫解表藥,具有祛風(fēng)解表,止血的功效,用于止血一般會炒炭用。
指導(dǎo)意見:過量服用,會出現(xiàn)大汗的情況,陰虛內(nèi)熱的人不宜服用。
感謝您關(guān)注問病網(wǎng),祝您健康!
荊芥有強烈香氣,主要以鮮嫩的莖葉供作蔬菜食用。荊芥富含芳香油,以葉片含量最高,味鮮美,還可驅(qū)蟲滅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涼拌為多,一般將嫩尖作夏季調(diào)味料,是一種經(jīng)濟效益高、很有發(fā)展前途的無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荊芥的吃法是多種多樣的,下面小編就介紹幾款最簡單且對我們身體健康及其有效的荊芥的吃法。
荊芥材料:荊芥10克,9克,姜9克,茶葉6克,赤砂糖30克。的功效與作用做法:先把紅糖加少量清水煮沸,待用。將荊芥、生姜洗凈;生姜切片與荊芥、蘇葉、茶葉同放入瓦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沸后加入紅糖水,即可取汁飲用。食物相克:荊芥:荊芥反驢肉、無鱗魚紫蘇葉:紫蘇葉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茶葉:茶葉不宜和人參西洋參一起食用,會影響藥效。、荊芥粥>材料:粳米100克,荊芥穗100克,鹽2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將荊芥苗摘洗干凈,細切。取鍋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開,然后改小火熬煮,至粥將成時,加入荊芥苗、鹽,待兩三沸,即可盛起食用。<食物相克:粳米: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fā)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鼻?#8226;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鼻G芥洋蔥(俗稱老虎菜)>原料:荊芥嫩葉洋蔥、鹽、醋、香油做法:荊芥洗凈備用,洋蔥、青椒切絲,放入鹽、醋、香油,最后放入荊芥調(diào)拌。此菜為安徽潁州一代家常菜式,潁州一帶人民家家種此蔬菜,夏天常食用;荊芥不可煮制太熟,腌制太久,否則發(fā)黑變軟,引起腹瀉。
荊芥拌黃瓜原料:荊芥嫩葉一把,黃瓜兩根切絲,調(diào)味料若干:荊芥嫩葉洗凈和黃瓜絲一同放入盆中,加入少許鹽、味精、雞精、醋、生抽拌勻。裝盤,再淋上醬和香油,一盤清涼利口的荊芥拌黃瓜就做好了!也可不加黃瓜直接涼拌荊芥葉,也是一道好吃的佳肴!
荊芥(Nepeta cataria L.),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zhì)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藥用其干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zhèn)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zhèn)痰、祛風(fēng)、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fā)汗,嘔吐。
植物名稱
植物學(xué)名: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荊芥
荊芥
藥材學(xué)名:Herba Schizonepetae。
漢語拼音:Jingjie
中文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貓薄荷假蘇、鼠蓂(《本經(jīng)》)、鼠實、姜芥(《吳普本草》)、穩(wěn)齒菜(《滇南本草》)、四棱桿篙(《中藥志》)。
處方名:荊芥荊芥穗炒荊芥 荊芥穗。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的荊芥,也叫荊芥炭或黑芥穗[1]。黑芥穗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主治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等。
荊芥是唇形科植物中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株高約30-40cm,主要生長于亞熱帶如臺灣地區(qū)之海拔800m以下的開闊地及荒廢地。作為一種中草藥,其藥用部分為荊芥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風(fēng)、透疹功效,對過敏性炎癥有較好的療效。
荊芥對氣候、土壤等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yán),我國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喜溫暖、濕潤氣候。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溫,-2℃以下則會出現(xiàn)凍害。忌干旱與積水,忌連作。種子發(fā)芽適溫為15-20℃。種子壽命為1年。
主要品種
“荊芥”包括唇形科幾種不同的植物。
荊芥生長圖1、 荊芥Nepeta cataria
2、裂葉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3、羅勒Ocimum basilicum,在河南亦稱“荊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zhì)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7厘米,寬2.1-4.7厘米,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zhì),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fā)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荊芥?zhèn)让}3-4對,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0.7-3厘米,細弱?;ㄐ驗榫蹅銧?,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xù)或間斷的、較疏松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葉葉狀,或上部的變小而呈披針狀,苞片、小苞片鉆形,細小。花萼花時管狀,長約6毫米,徑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內(nèi)面僅萼齒被疏硬毛,齒錐形,長1.5-2毫米,后齒較長,花后花萼增大戍甕狀,縱肋十分清晰?;ü诎咨麓接凶宵c,外被白色柔毛,內(nèi)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毫米,冠筒極細,徑約0.3毫米,自萼筒內(nèi)驟然擴展成寬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側(cè)裂片圓裂片狀。雄蕊內(nèi)藏,花絲扁平,無毛?;ㄖ€形,先端2等裂?;ūP杯狀,裂片明顯。子房無毛。小堅果卵形,幾三棱狀,灰褐色,長約1.7毫米,徑約1毫米?;ㄆ?-9月,果期9-10月[2]。
產(chǎn)地
產(chǎn)新疆,甘肅,陜西,河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叢中,海拔一般不超過2500米。
分布
自中南歐經(jīng)阿富汗,向東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為野生。模式標(biāo)本采自歐洲。
首先本品是一種調(diào)味菜,因其芳香氣味。在菜譜中有清炒荊芥、 荊芥拌黃瓜、荊芥澆汁、荊芥腐竹、荊芥洋蔥(俗稱老虎菜)等。
作為藥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Nepeta cataria Linn Sp.) 的干燥地上部分。荊芥為安國地道產(chǎn)品之一,主產(chǎn)于安國及周邊縣市。市場流通的荊芥規(guī)格主要有全荊芥、荊芥咀、荊芥穗,因各自銷售群體不一樣,銷量相對穩(wěn)定。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①《本經(jīng)》:味辛,溫。
②《醫(yī)學(xué)啟源》:氣溫,味辛苦。
【歸經(jīng)】:入肺、肝經(jīng)。
①《綱目》:入足厥陰經(jīng)氣分。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肝二經(jīng)。荊芥(5張)
③《本草匯言》:足厥陰、少陽、陽明經(jīng)。
【主治】:解表散風(fēng),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fā)不暢,便血、崩漏、鼻衄。
【功效與作用】:祛風(fēng);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fā)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fēng)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
①《本經(jīng)》:主寒熱,鼠瘺,瘰疬生瘡,破結(jié)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②《藥性論》:治惡風(fēng)賊風(fēng),口面歪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fā)汗,除冷風(fēng);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chǎn)后中風(fēng)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fēng)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并煎茶,治頭風(fēng)并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jīng)》:治頭風(fēng),虛勞,瘡疥,婦人血風(fēng)。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并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fēng),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fā)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fēng)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⑨《綱目》:散風(fēng)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產(chǎn)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成分】:含揮發(fā)油。
【用法用量】:煎服,4.5~9克,不宜久煎。發(fā)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于祛風(fēng)。荊芥 Nepeta cataria注意:本品宜晴天加工,必須搶水洗凈,不宜久潤,隨切隨曬,當(dāng)天曬干,不用火烘烤,否則香味走失,影響藥效。
【性狀】: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0~80cm,直徑0.2~0.4cm;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葉片3~5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長2~9cm,直徑約7mm?;ü诙嗝撀洌掭噻姞?,先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小堅果棕黑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
【禁忌】:表虛自汗、陰虛火旺者禁服。[1]
藥材形狀
方形,四面有縱溝,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綠色,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硬而脆,斷面纖維狀類白色,中心有白色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卷曲,破碎不全,頂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內(nèi)藏棕黑色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身干,色黃綠、莖細、穗多,無泥雜者為佳。
采制貯藏
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亦有先單獨摘取花穗,再割取莖枝,分別曬干,前者稱‘荊芥穗’,后者稱‘荊芥’。放箱內(nèi)或其他容器內(nèi)蓋緊,置干燥處,宜在30℃以下保存,防霉,蛀,結(jié)串。
炮制加工
原藥去泥屑雜草,切除殘根,搶水洗凈,取出將穗頭朝上豎放,待水瀝干,切0.3-0.5cm段片,曬干。荊芥-中藥材荊芥穗 單用花穗加工入藥,本品芳香氣烈,作用較強,尤擅于疏散頭面之風(fēng)。
炒荊芥 荊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炒制后發(fā)散之力緩和。
荊芥炭荊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藥者,亦稱黑荊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主治病證
解表散風(fēng),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fēng)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于發(fā)表散風(fēng),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fā)散風(fēng)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對于外感表證,無論風(fēng)寒、風(fēng)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fēng)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主治感冒寒熱,頭痛,目癢,咽痛,咳嗽,麻疹,風(fēng)疹,癰瘡,準(zhǔn)將,吐血,血塊血,便血,崩漏 ,產(chǎn)后中風(fēng)、血暈。
藥物配伍
1)荊芥配防風(fēng),加強祛風(fēng)解表作用。
2)荊芥配薄荷,一氣一血,可加強解表發(fā)汗之效。
3)荊芥配僵蠶,祛風(fēng)解表,治濕勝帶下等癥。
4)荊芥配白礬,祛風(fēng)化痰之效增強,用治風(fēng)痰壅盛,小兒驚風(fēng)。
5)荊芥配石膏,治風(fēng)熱頭痛。
6)荊芥配槐花炭,祛風(fēng)止血,用治腸風(fēng)下血。
7)荊芥配升麻炭,升清陽,止出血。
8)荊芥配大黃,清熱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