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我國中部及南部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叢生;根多分枝,常局部膨大成紡錘形或圓矩形小塊根,塊根長可達(dá)3.5cm,直徑約7~8mm。葉叢生,革質(zhì),長20~65cm,寬1~3.5cm,具9~11條脈?;ㄝ阃ǔiL于葉,長35~100cm;總狀花序長25~40cm,具多數(shù)花,3~8朵簇生于苞片腋內(nèi);苞片小,剛毛狀;花被片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約3.5mm,紫色;花絲長約1.5mm;花藥長1.5~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長約2mm,柱頭三裂。種子球形,初期綠色,成熟后變黑紫色?;ㄆ?月下旬~ 9月。
生長習(xí)性:
原生于熱帶、亞熱帶山地、山谷林下,喜陰濕溫暖,稍耐寒。適應(yīng)各種腐殖質(zhì)豐富的土壤,以砂質(zhì)壤土最好。
繁殖培育:
一般用分株繁殖:4月上旬將老株掘起,剪去上部葉片,保留下部5-7㎝長,以2-3株叢植于一穴,深6-8㎝,株距20-30㎝,2年后即可將地面全部覆蓋。每隔4-5年植株擁擠時再分株。
播種繁殖:極為簡易,種子采下后10月地播,翌春出苗;春播約50天出苗。播種苗培育一年即可作綠化材料。
管理粗放,以選擇陰濕環(huán)境為要領(lǐng)。4-6月和8-9月生長旺盛時需施用腐熟餅肥水和少量磷、鉀肥。
園林用途:
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