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分布:
黃槿國內(nèi)分布:臺灣、廣東、福建。
黃槿
黃槿國外分布: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
黃槿地理區(qū)位:中國大陸廣東、菲律賓群島、太平洋群島、南洋群島、印度、錫蘭等地。臺灣生長于全島海岸附近。
形態(tài)特征:
葉
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掌狀脈,7-9條,下表面密被絨毛狀星狀毛,心臟形或圓形,長8-14㎝,寬9-19㎝,全緣或不明顯齒緣,先端銳尖,葉柄長3-6㎝,嫩時被極細星狀毛,逐漸變平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
花
黃槿的花兩性,單生,腋生。常數(shù)花排列成聚散花序,總花梗長4-5cm;花梗長1-3cm,基部有1對托葉狀苞片;小苞片7-10,線狀披針形,被絨毛,中部以下連合成杯狀;萼長1.5-2.5cm,基部合生,萼裂5,外具附萼(總苞),附萼5裂;花瓣5枚,披針形,被絨毛;花冠鐘形,直徑6-7cm,花瓣黃色,內(nèi)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長約4.5cm,外面密被黃色星
狀柔毛;雄蕊往長約3cm,平滑無毛;花柱枝5,被細腺毛。雨果卵圓形,長約2cm,被絨毛,果爿。5:木質(zhì)。種子光滑,腎形。
果實
蒴果卵圓形,長約2厘米,被絨毛,果爿5,木質(zhì);種子光滑,腎形。黃槿的花期6-8月,廣東,廣西,臺灣鄉(xiāng)間其葉常作為包裹糕餅之用,故又名糕仔樹。
生長習性:
黃槿陽性植物,喜陽光。生性強健,耐旱、耐貧瘠。土壤以砂質(zhì)壤土為佳。
黃槿抗風力強,有防風定沙之功效。耐鹽堿能力好,應(yīng)該性強,適合海邊種植。
繁殖培育:
繁殖方式
黃槿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種繁殖
種子處理與播種黃槿種子種皮厚、堅硬,不易吸水,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試驗曾分別使用了冷水浸泡、50 ℃溫水浸泡、沸水浸泡、濃硫酸拌種后清水浸泡等多種方法進行播前處理,前3 種方法均未能使黃槿種子發(fā)芽,只有用濃硫酸拌種后清水浸泡可促進種子發(fā)芽。
方法是:用濃硫酸拌濕種子,15 min 后清洗干凈,并置于清水中浸泡24 h ,然后撈起瀝干水便可用于播種。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可直接點播在裝填了基質(zhì)的營養(yǎng)袋中,每個袋點播2~3 粒種子,然后用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用70 %的遮陽網(wǎng)覆蓋保濕,以便減少淋水次數(shù)。幼苗出土并長出真葉后揭開遮陽網(wǎng)。
扦插繁殖
黃槿利用扦插法可快速培育大苗,剪辦木質(zhì)化枝條每20厘米為一段或鋸枝干1--2米,扦插于濕潤園土,約1--2個月能發(fā)根。
【栽培】幼株注意水分補給,春至夏季施肥2--3次。黃槿成株后管理極粗放。每年早春修剪整枝,以控制植株高度。嫩枝扦插,選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剪成約十公分左右插入培養(yǎng)土中,澆透水蓋上遮陽網(wǎng)。
園林用途:
使用價值
樹皮纖,維供制繩索,嫩枝葉供蔬食;木材堅硬致密,耐朽力強,適于建筑、造船及家具等用。
觀賞價值
觀葉、觀花。黃槿的花期全年,以夏季最盛??蔀樾械罉浼昂0毒G美化植栽。多生于濱海地區(qū),為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yōu)良樹種。民間取其葉制粿,故有「粿葉」之稱。
黃槿在廣州及廣東沿海地區(qū)小城鎮(zhèn)也有栽培,多作行道樹。
病蟲害防治